話說我最近連做夢都夢到張麗卿老師(別想歪,是夢到張麗卿老師說過的話)

「皮膚一次能裝載的量實在很有限」,這是我本來就知道的事,因為張麗卿很早就提醒過大家了。只是「有限」這樣的描述對我來說實在太抽象了,究竟「有限」是指皮膚能裝載多少東西呢?

大部分的品牌往往一推出就是很豐富的一系列,從洗面產品、卸妝產品、化妝水、精華液、乳液(霜)、去角質產品、面膜、特殊照護產品一應俱全。如果含有明星成份,同系列的每種產品也會在
明星光環加持下沾到一點邊。

而對於觀念不夠清楚的消費者,與其讓他們自行混搭不同品牌的保養品,不同產品間的配套完全搞不清楚(甚至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都搞不清處),這時還不如建議他們全部選用同品牌同系列產品。只是這樣的一系列的保養品真的都有辦法「塞」進消費者的皮膚裡嗎?

每個品牌裡都有他們強項的商品,當然也會有比較弱的品項,但消費者要怎麼判斷哪個是強項?是品牌主打的?還是廣告打最兇的?或是網友票選第一名的?當然, 即使選對了,也要配合正確的用法、用對膚質,才能發揮最大的護膚價值。只是即使你每個產品都是對的,都是適合你膚質的,還是要回到
「皮膚一次能裝載的量實在很有限」來考量。

可惜最後還沒夢出個結果就醒了 ̄▽ ̄|||

以上其實都跟宋醫生這次的文章沒有什麼 關聯,純粹只是我因為剛吃飽飯就看到MSN傳來宋醫師最新文章的標題,腦袋不清楚,一時誤以為宋醫生這次正好要談的就是簡單、方便、快速、又能填飽皮膚的保養(看來我對「速食」切入的角度跟宋醫生不太一樣<( ̄─┐ ̄)>)。

不過邏輯清楚的人應該可以透過標題正確聯想到宋醫生想談的「速食保養」,速食餐、速食愛情都不能算是正面的詞語,接在後面的速食保養,應該也不會正面到哪去)。廢話不多說,來看宋醫生怎麼說吧。

原文來自宋奉宜醫生的部落格 速食餐,速食愛情,現在輪到速食保養了?=醫美人雜誌2009年9月號主題邀稿

邀稿前言:


為了配合現代人追求「速食」的觀念,不少保養品或彩妝,都強調馬上見效。無論是細紋、毛孔遮掩、急速亮白等功效,有時透過示範、試用成效,往往都讓消費者眼睛為之一亮。

這其中似乎另有奧秘。

有些強調奈米微細,才有如此「效果」;不禁讓人聯想到以前流行一陣的「電氣面膜」,其「美白神效」引起當時許多節目熱烈介紹,當藝人試用後也紛紛驚呼「神 奇」。後來被發現其「美白神效」是來自於「矽」,由於矽附著於毛孔中,搭配光線折射產生亮度,便讓視覺上產生神奇的效果。

然而令人憂慮的是:



  • 無論強調粉質如奈米般纖細,或是因其他成分所顯現的神奇效果,對消費者的影響除了使用後「看」起來效果很好之外,是不是會造成清潔上的死角?短期間或長期下來對肌膚是否會產生傷害?

  • 是否有哪些特殊成分,確實可以產生「瞬間亮白、無暇」的神效?

  • 使用這類產品,使用或皮膚清潔方面是否需要特別注意?


自從1954年麥當勞創業以來,隨著現代人愈來愈忙錄,對待事物的耐心愈來愈少,「速食」儼然成為主流。身為皮膚專科醫師,身為醫學美容的執行者,我的觀察興趣不在於速食,當然也不在於愛情而是保養行為,以及保養品。

某一天逛書店,發現一本**小姐撰寫的「美女的教科書-**的超美容學」。回家細細翻閱之後,發現這位所謂的「日本美粧教主、資深美容評論家兼美容明星」果然有很煽動的語言功力。如果不是對於醫學與美容的基本修煉,我也幾乎成為她的信徒…

讀完之後心裡百感交集—「專家」與「類專家」的差異如此巨大,一般的消費者是沒有辦法分辨的。正想在自己的部落格寫篇文章分析清楚,就接到醫美人雜誌的邀稿信件。

細微的差異是這樣的…所謂「專家」,指的是專業知識清晰、完整以及最重要的…「完全正確」;「類專家」基本上算是專業知識清晰、接近完整但「不完全正確」。「類專家」不是心存惡意的壞人,但因為善意的出發,誤人往往更多。

拿這本書做個例子;**小姐顯然「專業知識清晰」,我相信她也很清楚俗稱的「美容保養品」其實分為「彩粧品」與「保養品」這兩個大領域。然而她的文中有幾篇討論到「快速的美顏保養品」時,無意中散發出了不同的,卻可能帶來極大傷害的觀念。

這個觀念的正確版本是:「彩粧品是彩粧品,保養品是保養品!」

很怪異,是嗎?這就是「觀念不完全正確」與「觀唸完全正確」的差異所在;也是科學界一向強調的「邏輯,是生命最重要的事務之一」。

把俗稱的「美容保養品」切割為「彩粧品」與「保養品」二個大項,目的不僅僅因為學術或商業的需求,而是醫療上的不同認定。我雖然不清楚彩粧品業界的科技現 況,然而對於皮膚專科醫師來說,由於化學顏料的可能存在,彩粧品對於皮膚一定有某種程度的負擔(或傷害?)。因為這樣的擔憂(我相信不只是皮膚專科醫師而 已),彩粧業者才會有自發性的改善行為—或者強調彩粧的油彩包裹技術,可以「減少肌膚的刺激與傷害」;或者直接說是礦物質彩粧,所以「不會傷害肌膚」(以 上都是業者的說詞,我們僅做摘錄,不予評論)。

我們可以確定的是,至今尚未出現「彩粧品可以增進肌膚健康」的「證據」,甚至只是「說法」。

然而保養品不是這樣的—從「保養品」這個品項問世的那一天開始(五百年前?三千年前?),人們強調的就是「使用保養品,可以使肌膚維持健康亮麗的狀態」。換句話說,保養品的使用目的,從來就是「維持甚至是促進肌膚健康」。

這就是「專家」與「類專家」的差異—所謂「不完全正確」的意思,並不是「完全不正確」;而是指「在幾乎全部正確的觀念中,摻雜了一個邏輯錯誤的、負向的觀念」這種狀態。如果這個負向的觀念正好是在非常重要的樞紐位置,就會造成整個知識系統的錯誤,造成「誤人子弟」的結果。

我們使用保養品的目的,既然是「維持或促進肌膚健康」;最重要的當然就是「肌膚健康」這個主題。如果使用保養品時,我們的重點竟然放在「快速」之上,比方 說「快速美白」或是「快速讓肌膚變得平滑」,甚至寧可略為犧牲肌膚的健康;這樣的使用目的其實就成了「彩粧品」而非「保養品」了。

既然瞭解了「保養」的真意,我們才能夠談論到本次的主題。

關於「電氣面膜」等類似產品,在還沒有仔細討論它們的化學成分與生理作用之前,單純從社會觀察來看,這種「忽然快速行銷又快速暴跌」的產品品項,顯然有其 特殊意義與特殊傷害。從這種社會現象中我們最少觀察到「某某產品獲得民眾的瘋狂熱愛,必然因為它滿足了民眾某種長久被忽略的需求」以及「它的快速暴跌顯示 其中必然有「嚴重生理傷害的出現」或「承諾的無法實現」一類的重大瑕疵」二個面向。

換句話說,我們學習到「瘋狂跟隨潮流,在醫學應用上(保養也是一種肌膚治療)往往是錯的;而且這種錯誤很可能導致身體的傷害」的歷史教訓。

醫美人的專業編輯群依據了媒體界長久觀察的敏銳度,提出非常切實的憂慮來;對於現場的醫療執行者來說,這些憂慮都是非常真實的存在:

「…奈米般纖細…清潔上的死角?短期間或長期下來對肌膚是否會產生傷害?」=>近年來由於奈米科技的發達,許多消費者都被錯誤引導了—真正瞭解奈米 技術的科學人都知道,任何物質一旦奈米化之後,它的物理與化學特性都將被改變。一個原先無毒的原子(比方說「金」)很可能變成劇毒,不會引起過敏的成分可 能成為嚴重的致敏原。

以防曬成分中的二氧化鈦為例;超微細、奈米化的二氧化鈦可以充分發揮防曬的效果,同時也帶來肌膚刺激與傷害的毒性作用。所以一個「好」的奈米化二氧化鈦產 品,必須同時兼具「存優汰劣」的成分修改能力—最常見卻也是最昂貴的方法,就是將二氧化鈦研磨至奈米顆粒層級,再以膠原蛋白一類的親膚成份予以包裹。如此 一來,一方面可以取得「很少的二氧化鈦就有足夠的防曬能力」這樣的好處;另一方面又可以避開「奈米化二氧化鈦可能的健康風險」。

至於「是否有哪些特殊成分,確實可以產生「瞬間亮白、無暇」的神效?」這樣的問題,「電氣面膜」恰好是個非常好的例子。

當年「電氣面膜」盛行的時候,許多皮膚專科醫師們就提出憂慮—後來這樣的產品出現糾紛,甚至某些代言人有法律問題,這些「專業的憂慮」都成為事實。

目前對於這些「電氣面膜」的成份與作用的理解,大概分為「電氣石」與「氧化鋅」二個面向;其中「電氣石」遇水之後,提供了快速氧化的一個功能—類似雙氧水的作用;使原本健康的細胞膜受到某種程度的破壞,強迫細胞腫脹飽水,巨觀上出現比較細緻嫩白的現象。

代價?受損的細胞膜會快速脫水,肌膚因此受傷、乾枯而加速老化。

至於「氧化鋅」的部份,這種白色的礦物質粉末,邏輯上並不應該出現在「保養品」的範疇。如果我們把它當作「化粧品」,自然會有「卸粧」的需求產生。放在保養品裡面?毛孔堵塞的嚴重狀態當然不難想像。

「一個受損的肌膚」加上「一堆堵塞的毛孔與汗腺」,答案就是「一個枯乾、黑黃的;容易出現粉刺的未來」。

對於這樣的保養品,編輯部的問題是「使用這類產品,使用或皮膚清潔方面是否需要特別注意?」皮膚專科醫師應該給的答案是:「不要使用!」

再回到主題吧—「快速保養究竟是不是正確的?」

醫師是科學工作者;科學是一連串生活事件的正確觀察下產生的歸納。如果「快速減肥」往往伴隨著風險;「快速學習」很難有真正的意義;從一百萬年前至今,生一個孩子還是需要九個月的懷胎時間;有什麼道理肌膚的保養可以快速進行,不需要考慮生理時鍾?

現在您可以判斷;如果某產品「塗抹之後立即給您平整光滑的肌膚」的宣稱成為事實,它究竟是「保養品」?還是「彩粧品」?

--本文到此結束--

前幾天才跟朋友討論到「最後悔買到哪一本美容保養書籍?」,沒想到某兩位醫生的書都榜上有名 ̄▽ ̄|||(是哪兩位醫生不方便說出來,但絕對不會是宋奉宜醫生跟邱品齊醫生啦)

最近聽聞宋醫生似乎有意出版書籍,希望能這個計畫順利實現,造福更多的人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ku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